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5 14:18

【作者】admin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持续滑坡,甚至出现雷同、抄袭等学术失范现象,症结主要源于高校毕业论文价值的缺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本

近年来,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持续滑坡,甚至出现雷同、抄袭等学术失范现象,症结主要源于高校毕业论文价值的缺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忻州师范学院政治历史系

20xx届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方案

论文题目: 晚清以来晋东南沁县山曲庙会的兴衰

姓名:李宏平 班级:1002 指导教师:张力

一、论文提纲

一、山曲庙会的起源介绍

1、山曲庙会地理概况

2、山曲庙会人文概况

3、山曲庙会神灵传说介绍

二、山曲庙会的兴衰过程

1、兴盛期:晚清以来至全面抗战爆发前

2、衰落期:19xx年至新中国建立前

3、低迷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

4、恢复前:改革开放后至今

三、山曲庙会兴衰原因分析

1、政治环境角度方面

2、经济发展水平方面

3、村民文化程度角度

4、医疗卫生水平方面

5、乡村精英人物的推动

6、村民文化生活的发展

7、外来宗教的冲击

二、研究阶段和进度安排

1、20xx年x月—10月,初步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并进行选题调研。

2、20xx年x月—20xx年x月,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开题。

3、20xx年x月—4月上旬 ,进一步搜集材料,提炼观点。

4、20xx年x月上旬—6月上旬,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集中撰写与修改论文,5月上旬交初稿,6月中旬定稿。

5、20xx年x月中旬,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文献综述

庙会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与草根社会民众的信仰、娱乐、贸易、交往息息相关,是村民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件。目前,有不少专著与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传统庙会进行了研究。

在庙会文化的功能方面,有高有鹏、孟芳的《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xx年第6期),他们在文中将描绘的文化功能总结成了三点: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播,其次是经济功能,第三是社会管理、组织功能。另外,李永菊在《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xx年第6期)一文中将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成正隐功能和反隐功能。刘慧、秦燕则在她们的《转型时期农村庙会文化功能的变化—以榆林地区为例》(《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xx年第2期)一文中将庙会文化的传统功能总结为祭祀神灵、娱乐人民、贸易交流,又将庙会文化在转型时期的文化功能的新变化概括为调动区域群众参与、表达社会需求、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观光旅游。

在庙会与民众精神生活的研究方面,赵世喻在其《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xx年第1期)一文中考察了我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并对这种精神的特征及功能了探究。谢永栋在《近代华北庙会与乡村社会精神生活—以山西平鲁为个案》(《史林》,20xx年第6期)一文中则从民众在各种庙会上祭祀不同神灵的现象中探索总结了庙会与民众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岳谦厚、郝正春在《传统庙会与乡民休闲—以明清以来山西庙会为中心的考察》(《山西大学学报》,20xx年第1期)一文中还就宗教信仰和身心娱乐这两种民众精神生活与庙会休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在庙会与地方经济的研究方面,吴孟显在其《清至民国晋南庙会市场研究》(《山西师大学报》,20xx年第3期)一文中就农业耕作制度和寺庙宗教活动对晋南庙会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赵新平教授则在《庙会与乡村经济发展—以晋北大白水村为例》(《晋阳学刊》20xx年第3期)一文中从庙会的传统祭祀活动、商品贸易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对乡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秦永红则在《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及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展望》(《宗教学研究》19xx年第4期)一文中就庙会文化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在庙会与地方社会的构建研究方面,杜俊芳在《乡村庙会传说与地方社会的构建—以明清时期襄汾黄崖村华佗庙为中心》(《沧桑》,20xx年第1期)一文中从地方庙会传说对建构当地乡村生存空间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刘铁梁在其文章《作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民间文化》20xx年第1期)中从庙会仪式对村落空间的再造和等级权威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赵世喻在其《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清

史研究》,19xx年第4期)一文中则从庙会形式的差异中探索了城乡在经济和政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本文将结合以上文章著作的角度和观点,从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对山曲庙会的历史演变及原因进行探索,力争在教师指导下较好的完成本篇论文。

四、参考文献

[1]沁县史志办编.沁州志[M].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87.

[2]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明清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20xx.

[3]乔润令.山西民俗与山西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4]梁肇唐,李政行.山西庙会[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5]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6]谢永栋,何建国.近代华北庙会与乡村民众的社会交往——以山西平鲁大河堡为中心的考察[J].兰州学刊,20xx(3).

[7]李永菊.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xx(6).

[8]岳谦厚,郝征春.传统庙会与乡民休闲——以明清以来山西庙会为中心的考察

[J].山西大学学报,20xx(1).

[9]谢永栋.近代华北庙会与乡村社会精神生活——以山西平鲁为个例[J].史

林,20xx(6).

[10]高有鹏,孟芳.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

报,1995(6).

[11]刘慧,秦燕.转型时期农村庙会文化功能的变化——以榆林地区为例.[J].西北工

业大学学报,20xx(2).

[12]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1)

[13]吴孟显.清至民国晋南庙会市场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20xx(3).

[14]赵新平.庙会与乡村经济发展—以晋北大白水村为例[J].晋阳学刊,20xx(3).

[15]侯文宜,卫才华.民间传说遗存: 地方性知识与民间记忆——晋东南米山小地域

文化遗存考论之三[J].沧桑,20xx(3).

[16]杜俊芳.乡村庙会传说与地方社会的构建——以明清时期襄汾黄崖村华佗庙为中

心[J].沧桑,20xx(1).

[17]李零.梁侯寺考——兼说涅河两岸的石窟和寺庙[J].中国历史文物,20xx(3).

[18]赵世瑜.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J].清史研究,1997(4).

[19]乔南.浅析清代山西农村集市及庙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3).

[20]韩晓莉.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与社会改造——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J].抗日

战争研究,20xx(3).

[21]王钧林,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学术月刊,1995(10).

[22]王亮.晋东南明清迎神赛社祭仪及其音乐戏剧[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xx(3).

[23]孟万忠,赵景波,王尚义.山西清代霜雪灾害的特点与周期规律研究[J].自然灾害

学报,20xx(4).

[24]李仁和.上党地理环境探源[J].长治学院学报.20xx(6).

[25]郭赟林.战争中的乡村戏剧舞台——以1937~19xx年的晋察冀为例[J].沧桑,

20xx(5).

[26]于少波.试论乡村寺庙对清代乡村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以广西玉林为例[J]

范文二: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函授专科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一、函授专科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 选题: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 2、 论文主要内容和装订顺序如下:

1) 封面

2) 内容提要(中文,含3-6个关键词,无页码) 3) 目录(含正文页码,页码以”I”,“II”等表示,排在页面底端,居中)

4) 论文正文(按下述格式排版时,不少于20页,页码以1,2,3等数字表示,

排在页面底端,居中)

5) 结论(页码接正文页码顺序排列,排在页面底端,居中)

6) 参考文献(页码接结论页码顺序排列,排在页面底端,居中,参考文献必需

列10种以上) 7) 致谢(必要时) 8) 附录(必要时)

二、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 论文用Word 排版,以便归档。

2. 封面格式:填写项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钢笔书写。

3. 中文摘要、开题报告、正文必须打印。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观点正确、内

容充实、材料可靠、结构合理。 4. 打印内容的格式要求:

1) 纸张选择A4。排版时页边距设置:上2.54厘米,下2.54厘米,左3.1厘米,

右3.1厘米。行距统一为“1.25倍行距”。

2) 章号(如:第1章 *********)用3号黑体字、居中排。除正文的章号外,中英

文摘要、目录、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的标题也用3号黑体字、居中排。每章另起一页开始。

3) 节号(如:1.1 *************)用4号黑体字、居左排。

4) 小节号(如:1.1.1 *************)用小4号宋体字、居左排。

5) 中英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结论、致谢内容用小4号宋体字,参考文献

内容用5号宋体字。

6) 插图居中排,图名用5号宋体字,居中置于图下方。所有插图(程序框图、流

程图、线路图、示意图、曲线等)不得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在计算机上绘制。

7) 表格居中排,表名用5号黑体字,居中置于表上方。 8) 插图、表格不能跨页。

三、毕业论文份量要求

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或相当信息量。

四、毕业论文质量要求

毕业论文经指导老师审核后,方可装订成册。

五、指导(评阅)老师

对函授生论文进行指导,在成绩评定表上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每位老师所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8人,多出者由学院统一调剂。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上的论文摘要要由学生手写,评语及成绩分别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毕业答辩小组填写。

学生在毕业答辩报到时向所在学院提交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一份 。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〇八年x月x日

摘要样式(单独起页)

摘 要

本文对当代GIS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组件式的GIS技术及设计方法,分析了组件、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探讨了组件式GIS在现代GIS开发中的优点。全文主要包括:

关键词:组件,GIS,地理信息服务,制图

英文摘要为中文摘要的翻译。

目录样式(单独起页)

目 录

摘 要

第1章 引 言…..…………………………………………………………………1

1.1 什么是GIS………………………………………………………………1 1.2 GIS的基本组成………………………………………………………….2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4 …

第5章 结 论………………………………………………………………… 30 致 谢……………………………………………………………………………31 参考文献…………………………………………………………………………32 附 录(必要时)

第2章 组件式GIS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GIS组件化发展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出现了组件式GIS(Component GIS,简称ComGIS)。……….,组件式GIS是当今GIS发展的重要趋势。

2.1 信息服务

2.2.1 信息服务的概念

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就是为信息处理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软件组件对应于这些不同种类和级别的信息服务。虽然现在有许多模型试图包含信息技术服务的总体结构,但………..,这种服务被称为横向公共服务。图2.1描述了相应的服务结构。

图2.1 服务类型与结构

2.4 组件式GIS的特点

组件式GIS符合当今软件技术发展潮流,极大地方便了应用和系统集成,同传统的GIS比较,这一技术有几个突出特点,如表2-1所示。

参 考 文 献

[1] 张 海, 王又新. 论GIS的发展状况. 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3(5): 120-125 [2] 李凯歌, 黄 杰. 组件式GIS的关键技术. 计算机技术, 20xx, (5): 89-93 [3] 余世亮. 图论及其应用. 武汉:测绘技术出版社, 1998.

注:参考文献标题用3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范文三:美术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升本(函授)20xx级学员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改变过去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则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温故而知新,获得创新思维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 创新兴趣创新精神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结构形成的优化制控与调节,则是大面积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上课满堂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学到了知识,但是不能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多样化学习,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了解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是观众、听从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和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改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在意识,发挥各个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实践的作用,达到共同提高目的。

1.3教师应当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要运用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能体现。教师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加以分析判断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具有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案例1:如我在教学初二几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一节中讲到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三角形的三边和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我有意设置了练习题:

已知如图,DE∥BC交三角形的边AB于D、AC于E,AF是任一直线交BC于F,交DE于O,写出图中成比例线段,即AD?_____?_____?______?_____。当F是BC中点时,O是否是DE的中AB

点,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同学们更清楚了定理及推论的应用,适应图形的变换。

如图:

E

BF C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学生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工作中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会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这就应证了“横看成岒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此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举步维持。

2.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如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这样难易适度的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也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2以内部语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达到喜欢数学科的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思维要求,而且要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去做。使学生言语与行动逐步起着自觉调控作用,促进思维的“内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五(1)班现有学生49人,男女生人

数的比是4:3,五(1)班男生、女生各多少人?对这样的应用题,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理清解题思路,再试着做,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给解法。其实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可以找出多种解法。

案例二:

4解法一:4 3=7 49×?28(人) 男生 7

349×?21(人)女生 7

解法二:4 3=7 49÷7=7

7×4=28(人) 男生

7×3=21(人) 女生

解法三:先求出女生是男生的几分,再求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33÷4= 4

3449÷(1 )?49??28(人) 男生 47

328??21(人) 女生 4

再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和方法说出来:解法一是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法二是用归一法;解法三用分数解。这样的教学,学生就有充分思考的机会,在“想一想”的过程中,内部语言得到了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3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创新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丧失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即起导促使学生爱好数学,进而努力思考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大有作用的。

2.4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纯粹的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让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5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

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能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也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正如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面不以三隅也,则不复也。”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3.1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换句话说依懒性较强,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学生看到自己得到老师的赞扬,心乐而乐学了。

3.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共2页:

共2页:网站采编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515/332.html

上一篇: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下一篇:女真族在被蒙古灭了之后, 为什么能在明朝重新崛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