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唐山抗震纪念碑 本书作者:程才实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很有意义的是7月初,在唐山、河北省住建厅程才实先生赠我新著《废墟上拓荒的学者——中国灾害社会学、地震社会学奠基人王子平纪事》(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6年6月第1版 以下简称《废墟上拓荒的学者》)。关于主人公,很清楚是在写近四十载,从事以社会学视角研究、思考唐山大地震乃至中国灾害的学者王子平教授;关于场景是唐山“7.28”巨震那抹不去裂痕的灾难瞬间;关于作者是三十余年矢志不渝写唐山灾难历程、写唐山如火中再生凤凰重建史的社科学者、散文作家程才实。 一、《废墟上拓荒的学者》带我们走近王子平教授 对于主人公王子平老师,我们恰似“神交”的朋友,因为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让我至少有三十年在学习并关注他的研究成果,从中互相加深了解,我感到王子平教授,通过唐山的灾难文化、中国灾害社会学的审视,确立了“地震灾害观”、“大防御”战略,乃至“精神救灾”、“灾害体系”学说等,已使他在中国灾害学界享有独到的地位。2015年初,我收到了寄自唐山华北理工大学王子平教授的两本大书,感触那两本书无论在灾害学研究还是人生成长意义上都具有奠基意义,我很快便写就了读书感想“防震减灾要重视灾害社会学研究——读王子平教授两书的感悟”(见《中国建设报》2015年7月30日六版)。早在2011年4月,汶川“5.12”地震三周年前夕,北京市地震局组织编写了《汶川大地震冲击波》,我和王子平教授都有文章收录,我应邀为该书的封面和封底写下“主题语”,内容是“这是一部记录‘5.12’汶川巨震撕天裂地,使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更洗礼所有亲历者灵魂,撞击每一位读者心扉的书;这是一部以悲怆难抑的情怀,泣血含泪的笔触,回溯一幕幕灾难片断的心灵笔记;这是一卷倾情颂扬灾后重建奇迹,抚慰心灵,激荡国民精神与解读灾难文化的珍贵读本。”在该书中王子平教授的文章从八个方面全面讲述了他结合灾害社会学对唐山、汶川地震的比较研究。他指出:地震是可怕的灾难,这是地震灾害观的基础,地震时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反映着人对地震灾害的新认识、新观念,关键是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人本身,这是牺牲了数以十万计生命之后得出的珍贵历史经验。进一步他又通过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干预分析,又用系统工程观研究了灾后重建精神世界的“学说”。他认为:面对灾难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被震垮,源于人整体结构及精神世界的特性。生理要素是人的物质性本体或实体,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心理要素是人在生理基础上产生、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内心体验;思想要素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知识和社会理想等观念要素所构成,是人精神世界的理性主轴。 恰如作者程才实所言,可贵的王子平教授与一般学者有创意的拓荒不同,他倾注心血的学术沃野是废墟;是已经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废墟;是需要用灾后重建的奇迹,换回心灵激荡的废墟。正是靠着这种大责任与大担当,《废墟上拓荒的学者》为我们盘点了王子平教授一部又一部有独到学术价值且敬畏自然的作品。程才实在该书的第五章用了近40P,重点介绍了这位拓荒者是如何“穿越地狱”的,正是这种拓荒精神,让王子平教授开创的《灾害社会学》著作同《中国灾害研究丛书》一起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作者程才实在第五章“穿越地狱”的开篇写道:在唐山“7.28”大地震中,他是幸运地被遗忘在地狱的门口。而为了“灾害社会学”他是主动下了地狱。因为无论是程才实还是王子平,他们首先都是灾害问题的研究者。他们深知,面对灾难,既有已知的未知,更有未知的未知。从过往的灾难中走出并再回望,不仅是缅怀,更是一次教育公众、启迪社会觉醒的过程。由此我想到110年前即1906年旧金山8.3级大地震,在10年前,旧金山政府积极主办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加文·纽萨姆市长表示:1906年大地震应成为一个“难堪、痛苦”的事件记忆,通过回眸要告诉旧金山市民,如何积极应对可能的下一次灾难袭击,从此种角度看,程才实推出的《废墟上拓荒的学者》有特别意义。 对于王子平教授在灾害社会学研究上的起步与动力,程才实这样归纳,他一生经历过三次“洗礼”,而唐山巨灾的馈赠,完全来自大自然,如王子平所言:“我的生命,在唐山大地震的灾难中得到了升华。”事实上,唐山大地震10周年刚过的1987年,在世界减灾历史上有一个里程碑事件,第42届联大通过169号决议,将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于是王子平教授的一系列专著带着对唐山灾情与灾后重建的感悟和探究逐一问世:1986年《瞬间与十年——唐山地震始末》(王子平主编 地震出版社);1989年《地震社会学初探》(王子平等著 地震出版社);1996年《地震文化与社会发展——新唐山崛起给人们的启示》,这些无疑成为他后续推出影响中国灾害学研究,创立当代灾难救援的重要学科“灾害社会学”的基础。《废墟上拓荒的学者》书中给出了《灾害社会学》的构想与概要,但正如程才实所言这是被王教授称之为“穿越地狱的行旅”,他以对人民、对社会、对唐山乃至中国更多“灾情”负责的态度,以思虑之苦、以写作之难给自己施压,这些内容以日记的方式被《废墟上拓荒的学者》收录在书中,它们真实、生动、感人有说服力。作者有针对性的分析道:王子平教授的《灾害社会学》能被业界称作“中国灾害社会学奠基之作”,除了学科构建严谨、学理分析透彻外,更重要的是他在论著中始终以自己是地震亲历者的身份,提示着人们情感、体验、个人与集体对灾害社会研究的意义。学术研究是理性行动,但社会科学研究却离不开情感与现实制约及影响。无论唐山大地震乃至中外无数巨灾给人类的痛楚,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社会控制的对策,不仅平安城市与小康社会实难有归宿,有价值的著作与思想也根本无法留下。 二、《废墟上拓荒的学者》让读者感受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多重情怀 如果说本书的主人公王子平教授是当今中国灾害社会学研究的大家,是位令人敬仰的老学者,那么本书的作者程才实便是一位有良知、有守望、有才气的灾难社会的写实作家,读他的书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他何以关注灾难写作,何以通过三十年与王子平教授的相处与学习,体味着一位可敬、可抒的学者,并选择了为王老师立传。程才实说:“对王子平老师的贡献,他是必须要书写的。王子平教授的贡献不仅应影响灾害学及应急管理界内,更要在公众中传播。”所以,在《废墟上拓荒的学者》这本书中,可以感到作者以其散文写作之长,生动且广博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品性、性情与思想,融王子平老师优雅、亲和、严谨的学风与气质,于他创立的每一个学术领域之中,从而使读者能感到该书既丰富也淡然、既内容新颖也含义永驻。该书不仅字字饱含对王子平老师的敬重,也聚焦多处王子平老师根植家人的亲情之思,让主人公仿佛一下子更平和的走进读者中间。正如文学评论家杨立元曾刻画王子平老师的那样:“历史常常捉弄人,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没有懈怠,没有退缩……他是一位不吹嘘、不埋怨、不牢骚、不溢美的人……是境界之高、之真、之切的人。” 中国杰出人才的人物传记不少,但为灾害学界著名学者作传确实不多。在我记忆中2000年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曾组织出版一本《减灾学人写真》,它记述了中国几十位理工科学者在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前后矢志防灾减灾的事迹,不过篇幅有限,每人的篇幅不足1万字。然而《废墟上拓荒的学者》一书,洋洋洒洒有22万字之多,不仅内容引人入胜,文字也十分考究。值得提及的是该书在灾害废墟的主题下,在展现王子平老师灾害社会学研究生涯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外防灾减灾的社会救助对策、安全文化建设的诸项经验。书中,也有多处介绍了王子平教授尽力支持帮助国内外对地震社会学的研究者。2014年11月19日,年逾八旬的王子平完成了由王宁霞等主编的《“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一书的序,其序名定为“重建天人和谐的历史长卷”,可贵的是,王子平的序不是一般的评点,而是更系统学术思想的汇集。他揭示了“天人和谐”三层含义,即“天”(自然界)本身的和谐;“天”(自然)与“人”社会间的和谐;“人”(社会)与“人”(社会)之间的和谐。一旦发生破坏性大地震,其直接后果会导致上述三方面平衡与和谐的瓦解与毁坏。在此种情况下救灾活动面临的任务和使命十分艰巨。就其核心而言,就是要全面恢复、重建“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让地震中活着的人们能够活下去,并创造条件再发展起来。从此种意义上看,程才实的纪实著作《废墟上拓荒的学者》仿佛在为国家、城市树立一个务实的有可操作性的防灾救灾精神预案,这本身就是对城市防灾救灾的一个贡献。 读罢《废墟上拓荒的学者》的另一感受是情真意切,面对40年后,再思唐山大地震之殇,该书用“唐山情深”告诫今人何以要常备不懈,为了警示人类摒弃偏见,加强合作。“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在告诉快速化发展的城市,要瞩目好自身应对安全发展的命门,要真正的以家的名义守护好“家园”。王子平教授在2008年7月出版的《跋涉集——王子平论教学与学术》一书中那段感人至深的话也收录《废墟上拓荒的学者》一书中,值得深读:“在唐山,我饱受人祸天灾,历经艰难困苦,直面生死考验,也走过了我平凡生命历程中最为舒畅、振奋、紧张、劳苦也小有成绩的时期。唐山的山川土地,人缘风尚,已经融入我的血液和生命。唐山是我生命的息壤,我的第二故乡!我也将终老于此山之水。”王子平教授确属文化“富矿”,但散文作家程才实虽纪实著作以“实景”入手,但从他投入的笔墨看,杜绝着时尚的文学想象,他是用心去体察主人公的胸怀与视野,他是用自己心灵空间的创作自由,去张开善与爱的探寻翅膀,不猎奇,而靠思考力、写作力的扎实增加着作品的深度和力量。虽然,当下许多人都能写纪实作品,但写好一部灾害学家的纪实作品非易事,尤其是写好有情怀的社科大家的纪实作品就更不容易,然而,程才实先生做到了,至少我以为王子平教授是会认同这一点的。 在《废墟上拓荒的学者》书的前言中,程才实说:唐山大地震40周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历史又一次勾起了回忆和反思,而且释放着巨大的精神和力量……从唐山大地震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王子平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正是因为如此,我十分感慨程才实先生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前夕出版的该书,虽然半个月来阅其无数,也未能全部记住其中的要领,但由衷地喜欢它,因为从中可看到王子平教授毕生付出了贡献与心智,因为作家程才实先生永不止的记叙采写到的如此丰富楷模般的知识分子美德,所以我坚信该书的出版意义不仅仅在城市防灾减灾界,也不仅仅停留在灾难文化界,而是填补了中国特大灾难救灾志缺少人物志的空白。因为我们以往的防灾减灾著作太过于技术与对策,太过灾情事件与教训的书写,而忽略了体现深挚浓烈家国情怀专家型人物的展示,正是这种意义,程才实《废墟上拓荒的学者》这部篇幅不大且能全景式记录王子平教授学术生涯的纪实著作是行业发展之需,是国家安全防灾文化社会宣传之需,更是为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不可多得的馈赠品。 唐山抗震纪念园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713/346.html
上一篇:致谢审稿专家
下一篇:融前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小“智库”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