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绘制灾情图 唤醒梦中人——一千年前的中国灾害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受灾到底有多严重?学者多是以当代灾害资料为依据,缺乏对历史灾害的研究。并不是因为缺少历史灾情资料,而是对这些资料没有做进一步地开发

中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受灾到底有多严重?学者多是以当代灾害资料为依据,缺乏对历史灾害的研究。并不是因为缺少历史灾情资料,而是对这些资料没有做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当代历史灾害研究者,多为灾荒史学者,属于历史学范畴。有些学者通过被解译的《中国地震目录》,利用地震震级资料,而非地震灾情资料进行研究,前者为自然科学范畴,后者才属于社会学范畴。这两者是有本质差异的。 1983年,我提出了灾害学概念,只有一句话,即灾害学是研究因灾害造成的人口损耗及其对策。现在大多数定义既包括人口,又包括物质(经济损失)。我认为,这些定义都没有问题,但人高于一切。此外,考虑人口损耗一个因素,问题处理起来也要单纯得多了。 目前灾害学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1)所有分析灾害的图,都是自然因素图,如地震烈度图、雨量分布图等,没有灾害图。 (2)对于过去的案例研究得很不够。 (3)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其研究热度和密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衰减,即使是巨灾,也不会超过5年。 (4)有些声称是灾害研究,但并非是灾害学范畴的,而是其他学科的技术。离社会要求解决灾害问题还相差很远。 (5)目前灾害学大部分研究都是近60年的,对于五千年历史积淀的灾害事件并没有充分体现。 (6)灾害学分类是按照理科分的,如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没有按照社会学分类的。这就造成学科分类、论文撰写、基金申请等都是这样。实际上,历史上最严重的灾害有两个:饥荒和瘟疫。因为这两种灾害造成成千上百万人死亡的案例有的是,其他灾害没有超过死亡百万人的。对于这两种灾害,关注度不高。什么叫灾害?是指人类不认识或者没有办法控制了,才叫灾害。 (7)灾害学研究中文科、理科割裂现象相当严重。相互的文献很少参考。文理交叉的基金项目很难申请到。在重大灾害面前缺乏文、理科相互对话。尤其是理科生缺乏历史知识,这也不能全部责怪学理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语境,即历史学的表达方式,理科生不感兴趣。举例:理科生对《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不感兴趣,而换一种语境,对《中国地震目录》感兴趣。实际上,《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和《中国地震目录》研究的是一个问题。 即便同是社会科学,凡交叉学科,如经济史和历史经济、法制史和历史法制,相互看不惯,研讨会相互不邀请。搞历史经济的认为经济史论文连文献都没有搞清楚,搞经济史的认为历史经济没有理论。可见,学科交叉谈何容易。这里不仅存在语境问题,还存在历史学严重危机。现实不会眷顾历史,只埋头于故纸堆,不顾及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出路何在? 理科研究历史灾情,最后还是回归到理科。《中国地震目录》需要史料回答地震震级。气候史料研究,主要研究当时的水旱、气温。两者对于灾害造成的人口损耗并不是主要关注点。但灾害学研究的是后者。 地震震级、水旱、气温很重要,恢复历史时期的地震震级、水旱、气温,可以延伸到现在用仪器记录的情景。以此可以进行长周期或超长周期的分析。但灾情与之不同,灾情属于社会学范畴。骆驼不会被一根稻草压死,但也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现象发生。这就是减灾能力。灾害强度大,地震震级高,降雨量大,或者不降雨,都会造成灾害。但小强度的地震、降雨,也会形成灾害,甚至大灾。减灾能力差,会造成“小灾大害”。至今,有些抗震能力差的省份发生4级地震,倒塌数百间房屋;但在抗震能力强的省(自治区)份,发生5级地震,仅破损一些旧房,很少死人。 1998年,出版人钟洁玲率先提出“读图时代”。图像的优点是生动形象,“读图时代”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对信息的需求。并在解释真相、还原真相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往往洋洋数千言、数万言的文字篇幅,只需一两幅画就能表达。这就是“一图胜千文”。 2009年9月1日,我到日本东京参加第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后在成田机场等飞机时,从书店购一本《世界の历史》小书。书中只用两张图就把欧洲铁路历史讲清了(见图1)。 2013年,我应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邀请,为两校的博士生、硕士生讲授灾害学,课件中利用图件表达了1943年河南大饥荒,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和兴趣。由此开始,我开始利用绘图方式描绘历史上的其他大灾。 在20世纪90年代初,马宗晋院士承担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调研项目。让我分管灾情资料库。我开始涉及新编地方志记载的灾情,近20多年来,我已经查阅了新编地方志2000余部。不仅有县志,还包括500余部水利志、300多部卫生志。这些地方志我阅读过两遍或两遍以上。 对于历史灾情,不是什么都要研究,主要研究重大或重要灾情。 图1 1840年和1880年欧洲铁路分布图 查阅地方志灾情,首先要了解古人记录灾情的习惯。灾情资料尽管详细,但描述定量的少,而定性的多,如: 陕西临潼县:光绪三年(1877年),秦晋自去冬今春及夏不雨,赤地千里,人相食,道殣相望,其鬻女弃男者不计其数,为百年之奇灾。 湖北洪湖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入夏以来,雹雨连绵,经月不止。8月份全月平均雨量361毫米,外洪内涝,发生特大洪水,死者枕藉,瘟疫大作。 福建福清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大水,田、屋被淹,溺死人无数。 其中,“不计其数”“死者枕藉”“死人无数”等描述,尽管没有明确的数目,但应该是一个大数目。 联合国救灾署将场次灾害死亡人数100人以上,定义为大灾。这些重大灾情,可以定义死亡人数在100人以上。 经过初步搜集、整理,共计找到有史以来,大灾资料有条。本文只介绍一千年前的大灾。 黄河泛滥的案例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中华民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多泥沙、桀骜不驯是黄河的特征。一旦泛滥,很难掌控,对黄河两岸人民造成的危害也是灾难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以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为例。 昌邑(今巨野县大谢集镇,今属菏泽市)、东缗(金乡县金乡镇)、爰戚(嘉祥县纸坊镇)、方与(今鱼台县)等郡县: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黄河)决濮阳瓠子口,东南流入巨野泽,又流入淮、泗,往东南流去。昌邑、东缗、爰戚、方与等郡县受河灾达23年之久,饥岁数载,人相食(《金乡县志?大事记》)。 菏泽县(今牡丹区):三年夏5月,河决瓤子,大溜直灌曹濮,注大野,再入泗转淮而入海。洪水漫流达23年之久,灾及六郡,方一二千里,人或相食[《牡丹区志?大事记》(见图2)]。 图2 公元前132年山东省大灾分布图 早期地震的范围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长达四千多年历史,但由于资料不够翔实,勾画不出震中地区的灾害情况,所以《中国地震目录》的早期地震,多文字记载,缺乏地震分布图。 以西汉宣帝本始四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元前70年6月1日)北海、琅邪地震为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地震灾害,“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但史料很少,很难勾画出全貌来。经过地方志工作者的研究,认为这个地震对于当地是有影响的,作为灾情史料记载下来。再认识这个地震,发现这个地震的范围是可以勾画出来的(见图3)。初步认识到,这个地震是陆地地震,不是海域地震。 青岛:西汉宣帝本始四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元前70年6月1日),“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琅邪地震,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青岛市志?土地志/地震志》)。 琅琊郡(今胶南市琅琊镇夏河城):四年夏四月琅琊地震,城郭毁坏,死6000余人(《坊子区志?大事记》)。 斟县(今坊子区):四年北海、琅琊大地震,房屋倒塌,6000余人被压、砸丧生(《坊子区志?大事记》)。 北海(今潍坊市):四年6月1日,北海、琅琊等49个郡国同时地震。城郭、房屋、宗庙大批倒塌,压死6000余人[《潍坊市志(上卷)?大事记》]。 莒县:四年6月1日的“北海、琅琊”地震,“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又“山崩、水出”,“坏室屋”(《莒县志?卷二 自然环境?第七章 自然灾害》)。 连年饥荒 中国古代饥荒,经常是连年发生的。以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和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为例,在这两年里,山东省的灾荒是连年发生的(见图4和图5)。两年的灾情发生地区十分接近,第二年的灾情甚于第一年。灾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震、风暴潮,淹没庄稼、房屋(没有明指,但“淹没百姓无数”包括了对房屋的破坏),造成饥荒、瘟疫、人相食。 公元前48年 潍坊: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5月,渤海海啸,海水溢百余里,灾害严重,疫病流行(《潍坊市志?大事记》)。 青州市、琅琊郡(今胶南市琅琊镇夏河城):元年夏六月,关东大饥,琅琊郡人相食[《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1979年.141页]。 沂州府(今临沂市):元年,大饥,人相食[《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1979年.140页]。 图3公元前70年山东省大灾分布图 图4公元前48年山东省大灾分布图 图5公元前47年山东省大灾分布图 公元前47年 胶州(今胶州市):二年夏六月,大饥,人相食[《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1979年.141页]。 潍坊:二年大地震,海水漫溢,淹没百姓无数;庄稼无收,出现“人相食”的惨状(《潍坊市志?大事记》)。 斟县(今坊子区):二年,灾荒严重,人相食(《坊子区志?大事记》)。 诸城市:二年夏六月,大饥,人相食[《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1979年.141页]。 安丘县(今安丘市):二年夏六月,大饥,人相食[《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1979年.141页]。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指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及中国,四处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其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由于自然环境和战争,最后消亡了。古代中国有没有危机点?史学界普遍认为,王莽时代的大骚乱,造成人口急剧下降。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户口数万,人口数万。(《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去世时(公元57年),全国户口为427.9634万,人口万。(《续汉书?郡国志》) 仅用了55年,人口便减少了3858万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灾害在人口减少起到多大作用?仅以新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为例,由于干旱、蝗灾,造成夏秋粮几乎绝收,数十万饥民从陕西拥入函谷关,到达今河南省境内,河南省五成国土面积也发生饥荒,饿死者十之七八,还造成人吃人现象(见图6)。 函谷关(今新安县)东:新地皇三年(公元22年),函谷关东发生蝗灾,10万饥民拥入函谷关,饿死者十之七八(《三门峡市志?第4篇 气候、物候、资源》)。 图6 公元22年河南省大灾分布图 图7 146年山东省大灾分布图 灵宝县:三年春三月,关东人相食。蝗自东向西,飞蔽天。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饿死者十之七八(《灵宝县志?大事记》)。 南召县:三年,大旱灾、蝗灾,夏秋粮几乎绝收,人相食(《南召县志?大事记》)。 新野、南阳县:三年,大饥,大旱蝗灾,引起天下大乱,一直延至光武二年(公元26年)还可见到人相食的凶相,而连年久旱,亡有平岁……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死者十之七八(《河南省历代旱涝等水文气候史料》.1982年.16页)。 泌阳县:三年,境内大旱,饥荒,“民死十之七八”(《泌阳县志?第二篇 大事记》)。 风暴潮扰乱莱州湾 汉代除了洪涝、干旱、地震外,风暴潮也很严重。西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年)莱州湾发生的一场风暴潮,“海水漫溢,溺死人畜无数”(见图7)。莱州湾沿海成半圆,开口向东北,港湾内水深度较浅,海底地势平坦,坡度较缓。海边是一大片滩涂地带,陆上地势较为平坦,风暴潮一旦形成,潮水长驱直下,极易发生大灾。146年这场风暴潮受灾范围很广,包括了整个莱州湾地区。 广饶县:质帝本初元年(146年)海水漫溢,溺死人畜无数(《广饶县志?大事记》)。 乐安县(今广饶县)、北海:元年夏五月,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三分册 霜冻.冰雹.风暴等》.1979年.196页]。 莱州府(今莱州市)、都昌(今昌邑市都昌街道):元年五月,海水溢,北海、都昌溺杀人物[《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三分册 霜冻.冰雹.风暴等》. 1979年.196页]。 宋皇佑五年(1053年),莱州湾又发生一场风暴潮。与146年风暴潮相比,1053年风暴潮中心偏西(见图8)。当地盐业生产已形成规模,风暴潮对盐民和盐业生产均造成重大破坏。同时还涉及当地的居民,“海水暴上寿光千乘两县,民数百家被灾而死者几半”。 广饶县:皇佑五年(1053年)二月,大风,海水暴涨,淹没民宅上百家,溺死人畜无数,盐民受害更甚(《广饶县志?大事记》)。 寿光县(今寿光市)、千乘(今高青县唐坊镇,属淄博市):五年春三月乙丑,大风,海水溢,溺死人畜无算。海水暴上寿光千乘两县民数百家被灾而死者几半[《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1979年.305页]。 隋代的瘟疫 隋大业八年(612年),山东省诸郡发生大旱,由干旱引发了瘟疫(见图9),造成重大伤亡。 桓台县:隋大业八年(612年),山东诸郡大旱,山东旱疫,人多死(《桓台县水利志?第三章 旱、涝灾害》)。 莱阳市:八年,东莱疫,人多死[《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 1979年.147页]。 登州(今蓬莱市):八年,登州各县疫病流行,人多死亡[《烟台卫生志(612—1985)?大事记》]。 荣成县(今荣成市):八年,登州各县疫病流行,人多死亡(《荣成市志?第二十九编 卫生医药?第二章预防》)。 文登县(今文登市):八年,境内“病疫流行,人多死亡”(《文登市志?第二十二编 卫生医药?第二章卫生防疫》)。 临邑县:八年,山东旱疫,人多死(《临邑县水利志?第三章 水旱灾害》)。 无棣县:八年,山东大疫,人多死[《山东历代自然灾害灾害(初稿).第四分册 虫害.稼病.饥荒.丰年》.1979年.147页]。 长山县(今属邹平县):八年,大旱,疫,人多死(《惠民地区卫生志?大事记》)。 唐开元河南省连续洪水 河南省现在的天气以干旱为主,历史上也有像江南那样大水连年的时期。如1300年前,唐开元八年(720年)至开元十五年(727年)的8年期间,河南省共计发了4场洪水,平均两年一次。 图8 1053年山东省大灾分布图 图9 612年山东省大灾分布图 图10 720年河南省大灾分布图 图11 727年河南省大灾分布图 开元八年六月,洛阳伊河溢,溺死千余人,同年谷水溢,道坊陷为池,溺死万余人。渑池县:夏,夜半,山水暴至,二万余人皆溺死。死人漂入苑中如积。(见图10) 开元十年夏,豫州(今河南)、唐州(泛指今唐河县)大水,漂没民居数千家,人畜淹死无数。(图略) 开元十四年七月十八日,怀、卫、郑、汴、渭、濮大雨,人皆巢居,死者千计。(图略) 开元十五年七月南阳、邓县大水溺死数千人。(见图11) 四场洪水,没有一场受灾地区是重复的。开元八年洪水发生在豫西地区;开元十年发生在豫西南和豫中偏东南地区;开元十四年在豫北一带;开元十五年发生在豫西南地区。其中,豫西南地区发生两次(开元十年、开元十五年)。总计死亡人数在3万人以上。 千年前的灾情资料数量,约占全部资料的十分之一左右。以县为代表,千年以来,在某些重大灾害发生的年份,仅一个省有的多达数十个县,如光绪三年(1877年),河南省有76条大灾资料,所描绘的图像也是千变万化的。这些成果,在以后发表的文章中,会与大家一起共享。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713/349.html

上一篇: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下一篇:《灾害学》杂志征稿简则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