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其中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媒体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处理得当将会为广大民众及受害者带来良好的精神抚慰,一旦处理不当将会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灾难报道指的是新闻媒体针对新近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及其发展、危害、应对等进行的采访与报道。就灾害性天气事件而言,灾害发生之后,通过采访报道不仅能有效降低涉灾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还能使非涉灾人员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准确信息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与掌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媒体并没有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采访、报道和传播的过程中对受害者及其亲友造成了“二次伤害”。本文分析了灾害性天气事件过程中新闻采访与报道中出现“二次伤害”的原因,并为避免“二次伤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气象新闻宣传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出现“二次伤害”的原因
1.采访与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为获取生动的新闻事实往往选用追问的采访方式,以期打开采访对象的回忆,“完美”完成采访任务。与此同时,为了吸引眼球或为广大受众送去视觉冲击,有些记者还会拍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或在用词上缺乏严谨性。这种不顾当事人心理状态与感受的采访报道方式,将会对当事人的心理产生较大的“二次伤害”。
2006年8月,浙江、福建一带遭遇超强台风“桑美”天气过程的袭击,其具有发展迅速、移动快、强度大、降雨强等特点,对灾区民众财产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危害,造成了巨大损失。其间有媒体围绕一夜之间失去4名亲人的12岁丁刘全的遭遇进行报道,最大程度还原了丁刘全的悲惨经历,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却忽略了这个后来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除名的“桑美”给人们造成的惊恐与震撼。同时,该新闻的标题还有采用第一人称“我一闭眼就是那些晃动的手”的内容,在不经意间增加了受众的恐惧心理,对当事人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2.采访与报道时机不对
新闻报道时机指的是合理对事件报道的时间点进行选择,以期达到较好的报道效果。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应当对采访报道时机进行恰当选择,一旦时机不对,将会导致受众产生反感,进而引发不良的效果。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损失巨大,遇难者和失踪人员家属悲痛万分。但是事发不久,一遇难者的家属邱艳就被邀请到湖南卫视录制《完美释放》节目,栏目组的初衷是为了给邱艳一个减压和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的平台,但是这档娱乐真人秀节目还是难以摆脱消费苦难的嫌疑。因此,节目预告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3.夸大新闻事实
当前,媒体行业竞争激烈,各种媒体为获取自身的利益,都选取吸引受众眼球的标题,很多先声夺人的新闻标题却充斥着冗长乏味的内容,还有部分媒体甚至违反行业规则对新闻事实进行夸大、扭曲。
比如2009年4月23日凌晨至24日,当年出现在我国的第六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关注度高。4月27日,重庆晨报一则消息《重庆4县遭沙尘暴袭击白日如黄昏》刚刊出,即引发民众的担忧:“地处四川盆地,大巴山等环绕的重庆也出现沙尘暴,可见这一次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之大”。好在重庆市气象台及时澄清——此为沙尘暴天气影响下的浮尘天气,而非沙尘暴本身。经事后调查,该消息正文内容没有问题,实乃编辑为吸睛而制作的标题。
4.新闻媒体把关不严
新闻报道中出现“二次伤害”与媒体审核把关不严有关系。2015年6月1日21时32分左右,由南京开往重庆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航行至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长江大马洲水道时,因遭遇下击暴流影响发生翻沉,共造成442人遇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救援和应急处置。然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救援工作进行报道时,选择以《救援一线,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啦》为题着实不妥,虽然本意是想突出抢险救援中的英勇行为,但是忽略幸存者、特别是遇难者家属的感受,无疑会造成遇难者家属和幸存者情感上的“二次伤害”。新闻报道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还应多考虑灾民及受众的感受,把好出口关。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825/398.html
上一篇: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报道中“二次伤害”的产生与
下一篇:“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专题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