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2018年5月12日,是中国母亲伤痛的纪念日,在十年前的一个太平常不过的日子里,发生了里氏8.2度的“5.12”汶川大地震,举国哀伤,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之惨烈,经济损失之严重,举世震惊。中国,一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确实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自然资源,但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是国家的自然灾害在全世界的排名也是相当靠前的,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我国有百分之七十的高原、山区城市都遭受过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百分之五十五的沿江、沿湖城市都受到过洪水灾害的侵袭。提前做好自然灾害灾后卫生防疫预案能够帮助国家和个人减少经济损失,加快灾后救援速度和重建力度,保证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 自然灾害过后灾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1.1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控制传染源
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度十分惊人,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国家而言,很容易造成城市供电、供水困难,交通堵塞,导致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这样的情况很容易造成粪便堆积、苍蝇横飞,为病毒及流行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在救灾的初期,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加快了尸体的腐烂速度,尸体的腐烂很容易滋生病毒等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并严重污染的灾民们的生活环境;灾区由于初期救灾力量有限,不能做到病人与普通灾民的隔离工作,大家都拥挤在同一个地方,生存环境亟待提升,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传播[1]。由于自然灾害破坏力度巨大,对于当地的基础医疗卫生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导致在自然灾害初期—传染病最容易控制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失去了控制传染病的黄金时间。对于动物、家畜尸体搬离出人类生活居住区,焚烧(灭毒效果好但污染空气)或深挖填埋,一层消毒粉(一般用生石灰粉或化学消毒粉),一层动物尸体,上层撒入更厚实的消毒粉,最后厚土封闭直至处理完毕,对待啮齿类动物老鼠等(鼠疫杆菌宿主)须按甲类传染源严格处理。开展灭蝇灭蚊工作,搭建帐篷蚊帐,减少苍蝇、蚊子的叮咬,减少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乙类传染病疾病发生[2]。
1.2 饮水水源污染,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一般的城市而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城市自来水管网破坏严重,供水质量明显下降,大多数的灾情都在夏季发生,这时候气温较高,灾民对于水的需求量较大,同时气温高会导致死亡动物尸体、人畜粪便腐烂速度加快,空气及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无形中增加了人体肠道传染病的感染几率,加上灾区人民居住较为集中,生活垃圾处理的不及时处理,这就为水源的污染埋下伏笔。对居住环境用“84”消毒剂按比例稀释喷洒,2~3次/d;生活饮用水水井用计算方法计算出消毒剂(液氯、消毒片)用量,稀释后放入水井中;家庭用泡腾片(消毒片)按2~3片的比例加入家用水缸中,对消化道、肠道传染性疾病(革兰氏阴性细菌疾病),若灾民出现疑似霍乱体征,立即启动甲类传染病应急预案,迅速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和应急人员调动,立即开展消杀灭毒工作,对水源做更加严格的保护处理。
1.3 确保饮用水、食品安全、保护易感人群
民以食为天,物质供应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灾民们的焦虑情绪,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大多数的食品并不能满足食用标准,同时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很多食物在需要加工的时候不能够满足需求[3]。同时在灾后物资供应的过程中,有些不法分子将过期的产品输送到灾区,为灾后的救援工作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尤其是老人和婴幼儿,抵抗力弱,需要就近接种人工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增加这些弱势群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救灾防疫队出发前的准备
自然灾害很容易造成通讯受阻、交通不便、物资紧张等。通讯受阻导致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不能第一时间传送到灾后救援指挥中心,对后续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很多时候导致指挥部的救援方向和救援重点都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错过了救援的黄金时间。所以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是救灾防疫队出发前所必备的装备之一,并且要配备必要的太阳能充电设备,因为在灾区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城市电网供应损坏严重,太阳能充电装置为救援队与指挥部的信息传递提供能源保障[4]。其次是如何赶到灾区,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救援队的徒步前进,靠着两条腿将救援设备带到灾区,这样的方法对救援人员的体能消耗较大,并且不利于灾后救援与防疫工作的开展,做为防疫的预案,我们应该将这一问题考虑进去,尽可能地在各个地方都建立空投地点,保证救灾防疫人员能够轻装上阵,保存体力。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通畅的后勤保障供应是救援工作开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所以作为救灾防疫的一线单位应该将食品物资供应考虑到应急预案中来,在灾区的初期救援中很大程度上的物质供应需要各单位自行调配,来满足自己队伍的后勤需要[5]。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救援防疫队伍的训练工作,救援防疫队伍需要有专人进行队伍的搭建,同时还应该通过对队伍进行常规化和日常化的训练工作,保证队伍的战斗力和救援能力。真正做到队伍时刻准备着,为灾后救援防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1019/591.html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