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1 引言
1994至2013年间,EM-D AT(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在全世界记录了6873起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135万人死亡。此外,在这20年期间,每年平均有2.18亿人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某些自然灾害已经变得可以预警甚至是可以预测。然而在50年前,有更多的人受到伤害,且在洪泛平原、地震区和其他高风险地区的建筑也增加了灾害的危险系数,增加了日常自然灾害成为重大灾难的可能性。撤离是减少灾害发生时生命损伤的重要措施,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并实施撤离。本文将灾害发生时居民撤离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述,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居民自然灾害撤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1.1 数据库
计算机检索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British Nursing Index(BNI)数据库、EBSCO数据库、OVID数据库。
检索时限为1998至2018年。
2.1.2 检索词
采用检索词与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英文检索词包括:disaster/evacuation/willingness。中文检索词包括:灾害、撤离、意愿。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①灾害仅为自然灾害;②文献类型为原始的研究型文献;③对研究的地点、对象不设限制;④语言为中文或者英文。
2.2.2 排除标准
排除不能获取原文的文献。
2.3 内容分析策略
采用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1名研究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将文章按照作者、篇名、地域、灾害类型、人群、样本量、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局限、未来的应用、发表年限,共13个条目进行整理归纳。
3 结果
3.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共纳入10篇文章,均是英文文献。研究设计: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各5篇。研究对象:包括老年人、普通居民及企业雇工,其中老年人还包括残疾及特殊工具使用者(如拐杖、轮椅、假肢等)。文章所涉及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及挪威。
3.2 居民的撤离意愿
对于灾害发生是否撤离,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Marlene M等人针对于老年人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70%的人表示一定会撤离,近16%的人表示可能会撤离,但超过1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撤离[4]。Patrick J等人调查显示居家老年人主观意识上也非常愿意撤离[7]。而一项针对于普通居民的调查显示,即使得到疏散通知,但是仍会选择观察一段时间,而不是直接撤离[10]。
3.3 影响撤离的原因
影响撤离的原因可以分成四个方面:①对灾害的认知;②撤离过程完成的可能性;③撤离后的条件改善度;④是否有宠物。
3.3.1 对灾害的认识
对灾害的认识包括个人对实际风险的感知、政府部门对灾情的公告。但同时个人对政府和媒体信任,亦会影响撤离的最终意愿[2,3,8,9]。
3.3.2 撤离过程完成的可能性
有些老年人虽然主观上愿意撤离,但由于自理能力及行动状况,使得他们必须依靠外界的帮助[5,6]。是否有合适的交通工具,不知道该撤离到哪个地方,多数人相对于公共疏散中心更倾向于选择亲戚、朋友家,主要是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3.3.3 撤离后条件的改善度
调查显示一部分人担心自己的安全在撤离后是否能得到保障;到达撤离区是否可以获取足够的食物及保暖物资。
3.3.4 宠物
调查结果有所不同,部分有宠物的人报告说,如果必要的话,他们会在没有宠物的情况下撤离,宠物并不是影响撤离的显著因素。而在对企业雇员进行调查时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在家里至少养了一只宠物,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的宠物会影响自己的抉择。
3.3.5 社会人口变量
如家庭中的人数、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情况等对撤离几乎没有影响。
4 结论
4.1 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减少损失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科技与社会加速发展,自然资源需求逐步上升。过度开发导致城市气候异常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出现,中国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侵袭。城市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分为信息搜集、信息加工、决策、警报和咨询几个部分[11]。预警信号发布媒体分为一类媒体、二类媒体和三类媒体[12]。一类媒体是指预警信号发布媒体的主导部门,即气象部门;二类媒体包括3G手机客户端天气通、气象网站、气象部门官方微博、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热线电话、农村大喇叭和气象电视频道等;三类媒体包括普通电视频道、广播、非气象网站、普通微博和气象短信(通信运营商)等。在无法确定重点受影响群体的现实情况下,通过预警用户分类发布方式,以极少量时间实现信息的最广泛传达,从而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1109/716.html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