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自然灾害的频发,加快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步伐,不断攀升的文化遗产数目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也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规划、提高监督能力、加大资金投入等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一、地震灾区川剧现状 川剧,自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便稳步发展。然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对巴蜀地区的人类、自然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等均是致命的一击,川剧也未能幸免于难。幸运的是,国家及友国对这一自然灾害地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人们尽快走出地震的阴影,极力恢复该地区的文化遗产。据统计,“5.12”之后,官方或者民营、当地或者周边地区的川剧演艺团体的川剧演出活动,每年在汶川地区的演出场次达到27场次,涉及到中小学校、街道社区、惠民文化活动、剧院、戏院、平常百姓的生日寿宴等等活动场所,覆盖面达到86%。较“5.12”之前,活动场次递增,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意味着了解川剧的人们越来越多,但本土传承者却出现极大的断层,因灾害对艺人的流失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推动受灾地区的文化活动,让人们耳濡目染,才能发展后续的文化传承团队。 二、文化遗产的后保护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川剧艺术由口传心授逐步转变为可以代代相传或者隔代相传。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重理论、重科技的传承方式对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减轻文化遗产在自然灾害中的损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之后,地方文化活动场次的递增、内容的不断丰富,证实了文化遗产的后保护对于该地区的该类艺术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这种后保护现象在许多领域、许多地区都存在。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及时性 文化遗产是记录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最好的蓝本,它不仅可以带动地区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展,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更是科研和教育的基地,是探索自然奥秘、文明轨迹和人类智慧的知识源泉。而鉴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偶发性对于文化遗产的损失是不可减退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四、文化保护的前瞻性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和思想的前瞻性研究是必要且必需的。只有站在一个审视科学的立场和角度去审视一种文化,才能确保这种文化未来发展的常态走向。一种文化和思想在萌芽之初可以是偶然的,可以是创意性的,但当其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按照这种文化既定的趋势去发展,因此有了文化批评哲学的存在。而自然灾害则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一种考验,抑或是文化批评哲学中的某个论据,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自然灾害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伤害和挑战,还有考验。我们要正视自然灾害,不惧怕,做到防患于未然。无论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应该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立于世界之巅。 正视文化,正视文化的各个阶段的发展,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和调控是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保持其纯洁性。这也正是文化遗产保护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原则。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1215/778.html
上一篇:“文化域”视觉分析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
下一篇:玉树新貌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