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开封大相国寺佛乐世代相传,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手抄乐谱及相关文献,拥有专职乐僧演奏,被誉为中国五大最古老乐种②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代的大相国寺由于历史战乱、自然灾害等诸多原因,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使得佛事中断,佛乐也一度消亡,这给该寺佛乐的各类研究项目增添了极大障碍。然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在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大相国寺重归佛门并开始恢复法事、佛乐,同时重新培养了专职乐僧,使失传已久的佛乐得以重现。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及研究大相国寺佛事中的音乐、乐谱、乐曲等。但是对于佛乐中器乐演奏方面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
自古以来,器乐在中州佛教音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大相国寺佛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吹管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筹、法号;弹拨乐器包括三弦、琵琶、阮(铜制)、古琴、古筝、箜篌;打击乐(法器)包括钟、磬、鼓、铙、钹、云锣、木鱼等。大相国寺佛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乐器的使用中加入了大多佛教寺院不常使用的弦索乐器,其中就有中原地区的代表性乐器三弦,它作为主要弹拨乐器在各类佛事中的梵呗伴奏及纯器乐演奏中运用。
三弦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一件不可或缺的弹拨乐器,它既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生动的音乐表现力,又广泛地运用在各类乐种、曲种、剧种之中。大相国寺佛乐中三弦常用的演奏技法可大致分为八类:右手有弹、挑、扫、轮,左手有粘、扳、揉、滑。把以上技法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发挥左右手的表现长处,就能够使三弦在佛乐中表现出风格迥异的乐曲,带来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此外,大相国寺佛乐中的三弦从乐器形制上划分有“大三弦”、“中三弦”、“小三弦”三种,在佛事中分别运用于不同场合形式的佛乐演奏。
一、寺院佛事中的三弦音乐
佛乐也称梵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佛法与音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它依附于宗教而生,佛教通过仪式活动中运用的各类音乐来宣扬教义。佛教仪式也被称为法事或佛事,仪式乃“声音佛事”,音乐又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仪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寺院中举行的,大致分为讲经仪式、六时行道(即朝暮课诵、斋供)、道场忏法。如每日的朝暮课诵、纪念诸佛的庆典、祈福袪灾法事以及隆重的水陆法会等。在这类仪式中演奏的音乐称为庙堂音乐,是给诸佛、菩萨等非现实对象听的,乐僧通常在大殿内或殿外广场按照相应仪式的排列位置进行庄重的坐乐演奏。在演奏中,乐队通常以管乐与弹拨乐为主,打击乐仅作为法器使用。三弦在演奏庙堂音乐时则常运用“中三弦”与“大三弦”。
大相国寺佛乐区别于其他寺院佛乐的独特之处是在梵呗的偈赞唱诵中也加入了管乐与弦索乐伴奏,使其更具有神圣而独特的感染力。伴奏偈赞唱诵时每件乐器都展现了自身的特性,同时也丰富了佛教音乐的艺术性。寺院举行的各类佛事中的音乐非常重视歌咏赞叹,主要采用声乐咏唱形态来表现,节奏较缓慢,旋律起伏婉转优美,字少腔多,彰显出大相国寺拥有皇家佛乐至高无上的独特韵味。如《大相国寺音乐师传乐谱孤本》第二册《梵呗法音》(原谱名为《梵贝法音》)中记载的[南韵翠黄花]、[浪淘沙]、[三大汤]、[三皈依]等,此类音乐风格是在模仿印度梵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形成的。乐僧在演奏唱诵中要使自身处于一切皆空的境界,一心向佛、心无杂念。在器乐伴奏时需要以所唱诵的偈赞旋律为基础,音乐表现要烘托伴衬唱腔而行,演奏技巧尽量使用简洁的旋律骨干音并与人声腔韵保持协调。
另外,在道场忏法仪式中,通常会唱诵一些应用吉祥赞类的叹亡用赞,如《大相国寺音乐师传乐谱孤本》第一册《法音宣流》记载的套曲[梧桐歌]入[四句头]入[八句赞]、[柳含烟腔]③、[六句赞]、[挂金锁]等,在每堂忏法结束时,会加入此类俗调赞词来慨叹人生无常,劝世人早日觉悟、回头是岸,并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妙境,祈亡者灵魂勿恋红尘、回向西方,同登极乐彼岸。其中代表性乐曲[四句头]为大六调(1=bB),运用“中三弦”演奏,平调定弦“G、c、g”,从乐谱分析来看,三弦演奏谱在丰富了五声调式工尺原始谱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伴随唱诵旋律的腔调为主的伴奏形式进行演奏,音符与唱诵腔韵谱字非常接近。因此,演奏时首先要对唱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了如指掌,从而采用相应的演奏法表现出来。在演奏中,三弦根据唱腔旋律的走向,多采用左手同指上行实滑音的技巧表现,同时可根据唱词虚词中的装饰腔韵,采用左手扳音技巧填充演奏。在每句唱词句尾的持续音或连接段落,三弦应起到填充旋律时值的作用,根据唱词落音及工尺谱骨干音符,以五声音阶做下行旋律丰富乐句的连接(俗称“小过门”)。此外,在演奏字多腔少的乐句时,旋律音符多采用“弹、挑”,而在每句的开始与句尾常使用散起的滚奏与揉弦技法做润腔处理。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1215/780.html
上一篇:玉树新貌
下一篇:城市系统灾害恢复力研究综述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