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都说女人是周期性的动物,因为,我们有男人没有的身体“硬件”:子宫。
子宫是影响女性生理机能运作的关键。将子宫照顾好,气血循环自然好,精气神足够,脸色自然红润,人也会显得更年轻。
根据中医理论,脾、肾、肝3个脏腑与女性月经顺畅与否关系密切。因为脾负责消化食物,提供制造血液的原料;肝则负责藏血及疏泄,调控血液分布、确保月经排出的路径顺畅,不会受到阻碍;肾则能调控荷尔蒙,确保月经正常运行。
月经要顺畅,除了要有规律的作息、充足睡眠、减压外,搭配适当的饮食调理,温暖子宫、补血、补脾肾,月经越来越顺,自然就能拥有好气色。调理子宫可从月经4个周期行经期、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着手。
行经期:补气血暖子宫,避免太过劳累
姜茶、生姜羊肉汤,补气血、温暖子宫。月经期间容易腰酸的女性,可以喝点杜仲茶缓解症状,注意购买杜仲时最好挑选不要太黑已被过度炒成黑炭的,效果比较好。
月经期间热敷、贴“暖宝宝”在腹部,或是以温热水泡脚至脚踝,都可以温暖子宫,让经血排得较顺。不过,由于月经期间私密处的抵抗力较差,最好避免泡澡,以免私密处感染。
月经期间过于寒凉、燥热、油炸、辛辣的食物最好都不要吃。由于寒主收引,太过寒凉的食物,容易让子宫受寒,影响经血排出。寒凉食物如冰品、冷饮、生菜色拉、哈密瓜、西瓜等瓜类,及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奇异果、火龙果、小西红柿、水梨、橘子等属性偏凉的水果,不宜食用过多。
有些女性生理期间会吃些麻油鸡、姜母鸭替自己补补身子。不过,提醒一下,月经期间能不能吃属性较燥热的麻油鸡、姜母鸭,要依体质而定,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吃。
麻油鸡、姜母鸭中的米酒成分,确实可以帮助经血排出;但若每次月经来潮经血量多,这时再吃麻油鸡、姜母鸭,就可能会导致血崩的状况。所以,月经期间能不能吃补、该怎么补,最好先咨询中医师,了解自己的体质后再食用。
此外,行经期这段期间最好不要太过劳累,也要避免从事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加快失血速度,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感冒等疾病容易入侵。
要点:行经期可适当补充一些温补暖身的食物或缓经止痛的食物。
温暖身体的食物:寒性体质的女性可多吃羊肉、栗子、荔枝、红糖、生姜等温经散寒类的食物。
舒缓痛经的食物:痛经的女性可多吃菠菜、芹菜、香菜、山药、胡萝卜、葡萄、海带、黑木耳等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的食物。
其他:如果经期伴有食欲差、腰痛等症状,饮食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如大枣、淮山、面条、薏苡仁粥等。
月经期间身体通常处于多虚多瘀的状况,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经血顺利排出,这时可以喝
经后期、排卵期:补脾肾养血,多吃补血食物
要点:月经过后,尤其是月经过多者,可以在月经干净后1-5日内,适当补充蛋白质、铁质和矿物质。
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主要包括豆类(包括黄豆、黑豆等)、奶类(包括牛奶、羊奶等)、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大米等。
含铁高的食物:鱼、瘦肉、动物肝、动物血、大豆、菠菜等含铁丰富,而且生物活性较大,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月经排干净后,身体处于血虚、滤泡发育的低温期,这个阶段子宫内膜渐渐增生,需补脾滋肾养血,可以多吃些补血的食物,如牛肉、猪肉、鸭肉等红肉。
用何首乌或黄精,加3到5颗大枣炖牛肉、排骨、或鲈鱼,也是补血、补充蛋白质不错的选择。
若属于怕冷、容易手脚冰冷体质较虚冷的女性,可以吃点葡萄干、桂圆红枣茶、麻油姜炒猪肝汤;若平时容易便秘、长痘痘,体质较燥热的女性,则可以喝桑葚汁、猪肝清汤。
经前期:阳气渐盛,多吃平性食物
要点:通过饮食来补充生理所需的营养素: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
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小麦胚芽、猪肉、大豆、花生、火腿、黑米、动物肝脏、紫菜、海带、奶、谷类、香蕉、核桃等等。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动物肝脏、奶与奶制品、鸡蛋、胡萝卜、西兰花、菠菜、莴苣、橙子、杏、红薯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韭菜、柿子椒、芹菜、花菜、西红柿、菠菜、卷心菜、土豆、荷兰豆、柑橘、橙、柚子、葡萄、草莓等。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1/0105/811.html
上一篇:黄河三角洲历代疫灾及其影响 ——以地方志为
下一篇:苗族日常养生之浅探△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