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中的公众心理反应与行为选择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10: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频发自然灾害,导致大面积停电时有发生,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处理结果的好坏不仅关系

近年来,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频发自然灾害,导致大面积停电时有发生,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处理结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众对政府的评价,有可能会造成集群等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因此对大面积停电后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但是目前学界对于电力灾害下公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较少,对于此背景下的个体特征对公众的心理特征与行为选择的影响的研究更是几近空白。但由于不同背景下个体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存在相似性,因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突发公共事件对公众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1]。恐惧是突发事件最易诱发的一种情绪,是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景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2];当灾害突然爆发时,惊恐心理往往是人们在面临灾害突然爆发时最主要的心理特征[3];当某种灾害突临而至且个体对于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处于一片茫然时,就势必加剧心理紧张,产生惊慌或不知所措等消极心理反应[4]。在灾害发生时,人们既会表现出极度冲动、忙乱等非社会行为,同时又会表现出遵守规范、法律等和利他主义行为[5];有的民众会出现慌乱、恐惧等心理反映[6];个体具有惊慌不安、恐惧、判断失误等特点,从而会导致个体的非理性行为[7]。在灾难事件之后的一个月内,个体会保持高度的警觉,会形成强烈的恐惧和表现出持续的焦虑[8]。事实上,即便是面对同一灾害中,但由于在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个体也呈现出多种反应类型[9]。 对于灾后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认为其受到个人因素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灾害类型变化和个体反应者特性的不同,个体的行为反应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0]。不同个性特点与是否具有灾害经历是影响灾时个人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11];性别、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公民在灾害后的反应和群体活动中的差异[12]。谢晓非等[13]认为,对SASR相关知识的了解、风险特征、意愿程度、从众行为以及家庭依赖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认知从而干扰其心理与行为。刘金平等[14]认为公众对风险的认知除了心理因素之外,其他一些政治和文化因素在风险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比如信赖、价值观等等。钱洁凡等[15]研究得出,个人因素(如年龄、学历、收入、职业等)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从而个体认知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苏筠等[16]认为影响公众的临震心理等震灾风险认知的因素,包括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家庭结构等。汤超颖[17]认为在地震灾难过程中,一些心理偏差,如框架效应、归因偏误等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灾区民众的心理过程。信息接收、灾害知识和社会支持也会对山区民众台风避灾行为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8]。徐选华等[19]对322名洪涝灾区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年龄段在44~56岁、收入水平在1 001~3 000元的农民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程怡萌等[20]认为不同类型的农户具有不同的应灾行为,其应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程度、收入的比重等。由此可见,个体因素对于突发事件中的公众的心理反应与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SPSS对应分析的功能,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停电阶段的心理反应与行为选择,以及不同群体的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的差异,有利于找出不同群体的反应规律,从而建立高效的差异化应急管理体系。 1 SPSS对应分析介绍 1973年法国统计学家本泽柯瑞解决了对应分析问题,它主要研究研究两个或多个品质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应分析依靠主成分分析中的降维手段,可以更直观、明了地观察和分析定性变量多种状态间的相互关系[21]。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编制两品质型变量的交叉列联表,将交叉列联表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看成两变量在相应类别上的对应点;然后对应分析将变量及变量间的联系同时反应在一张二维或三维的散点图,即对应分布图上,并使联系密切的类别点较集中,联系疏远的类别点较分散;最后通过观察分析对应分布图就能直观地把握变量类别之间的联系[22]。对应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同时描述各个变量分类间的关系时,在一个低维度空间中对对应表里的两个名义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23]。 对应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有点优势:①以图形的方式更为直观展示变量间关系,便于观察与分析;②强化了变量各分类间的内在联系;③能够解决交叉分析出现的数据“稀疏”现象。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的实地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和深度访谈,点面结合。问卷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主要包括:被访问者的年龄、收入、职业、学历、四个时间段的心理感受与行为或行为选择、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等,其中划分为停电1 d以内、停电2~3 d、停电4~5 d,6 d及以上四个时间段,心理感受的变化分为无特殊反映、恐慌、愤怒、发泄四类,行为的变化则分为无特殊行动、自己想办法、投诉或寻求帮助、集体请求政府(集群)四类。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两种方式:①到居民小区入户调查或集体访谈;②对政府部门人员和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研。在本次调查的抽样过程中,调查人群的选择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努力确保人员的代表性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通过对近年来因强台风“尤特”、“天兔”、“威马逊”、“彩虹”等自然灾害而发生过大面积停电的七个地市进行调研,包括湛江、汕头、汕尾、韶关、清远、海口、北海等,共回收有效问卷889份。根据性别来看,男性占比59.3%,女性占40.7%;根据年龄来看,18岁以下占7.3%,18~25岁占18.6%,25~40岁占35.4%,41~60岁占比32.6%,60岁以上占6.0%;根据学历来看,小学及以下的占5.7%,初中的占14.9%,中专/高中的占17.9%,大专的占24.6%;本科的占32.1%,研究生及以上的占4.9%。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个体特征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分析结果 表1中,第3列是第一个惯量,是由异常值的平方所得;第4列是指第一个惯量的方差贡献率;第5列是第二个惯量;第6列是第一个惯量的方差贡献率;第7列是2个惯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即能够多大程度解释各类别差异,当其值大于80%时,表示提取2个因子是可行的,信息丢失量较少;第8列是概率p值,用来检验行变量与列变量是否有相关关系,当只有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a(0.05)时,认为行变量与列变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否则没有。 由此可知,每一个对应分析的2个惯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都大于80%,所以提取2个因子是可行的,信息丢失量较少。根据表1中可知,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有1、5、8、9、10、12、16、17、18、19、20、21、22、23、25、27、28、30、32、33、35、36、37、38、40。行变量与列变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的才能进行对应分析。 序号行变量与列变量惯量值1解释1/%惯量值2解释2/%累计解释量/%概率p值1年龄与1d停电心理反应0a2年龄与2~3d停电心理反应0a3年龄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4年龄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5年龄与1d停电行为选择a6年龄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7年龄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8年龄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9学历与1d停电心理反应a10学历与2~3d停电心理反应a11学历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12学历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13学历与1d停电行为选择a14学历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15学历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16学历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17职业与1d停电心理反应a18职业与2~3d停电心理反应a19职业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20职业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21职业与1d停电行为选择a22职业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23职业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24职业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25收入与1d停电心理反应a26收入与2~3d停电心理反应a27收入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28收入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29收入与1d停电行为选择0a30收入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31收入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32收入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33年龄与集群意愿a34年龄与角色倾向a35学历与集群意愿a36学历与角色倾向a37职业与集群意愿a38职业与角色倾向a39收入与集群意愿a40收入与角色倾向a 图1 年龄与公众的行为选择的对应分析图 图2 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图3 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图4 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图5 职业与公众的行为选择的对应分析图 图6 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3.2 个体特征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具体对应关系 3.2.1 停电1 d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1、图2的二维对应分析图可知,在心理反应方面,25~60岁的公众倾向于无反应;18岁以下的公众更容易恐慌;18~25岁的公众更容易愤怒;60岁以上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在行为选择方面,18岁以下、40~60岁的公众无特殊行动较为明显;18~25岁的公众更倾向于选择投诉或寻求帮助、集体请求政府;60岁以上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3可知,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其次是恐慌;大专学历的公众倾向无特殊反应;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愤怒。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4、图5可知,在心理反应方面,工人与公务员无特殊反应较为明显;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更容易恐慌;事业单位、军人更容易愤怒;农民、其他职业的公众容易发泄情绪。在行为选择方面,工人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其次是集体请求政府;农民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6可知,收入在2 001~4 000元的公众无特殊反应、发泄情绪比较明显;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4 001~6 000元的公众容易恐慌;收入在20 000元及以上的公众容易愤怒。 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下面对停电2~3 d、停电4~5 d、停电6 d及以上的个体特征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应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省略了大部分的对应分析图。 3.2.2 停电2~3 d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表1中可知,在此阶段,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对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小学及以下学历、本科的公众的无特殊反应较为明显、其次是发泄;大专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恐慌;中专/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愤怒。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工人、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的公众无特殊反应较为明显;事业单位的人员更容易恐慌;农民更容易愤怒;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职业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公务员,商业与服务业成员、企业职员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农民、工人更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事业单位的成员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收入在2 001~ 4 000元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其次是收入10 001~20 000元的公众也倾向于自己想办法;收入在6 001~1 0000元的公众倾向于无特殊行动;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公众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其次是投诉或寻求帮助。 3.2.3 停电4~5 d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表1中可知,在此阶段,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对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表1中可知,在此阶段,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对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工人无特殊反应更明显;商业、服务业成员、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公务员更容易愤怒;事业单位、农民、企业职员更容易恐慌。农民、公务员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商业与服务业成员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其次是投诉或寻求帮助;工人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其次是自己想办法;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收入在2 001~4 000元的公众更容易愤怒;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6 001~10 000元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收入在4 001~6 000的公众更容易恐慌,其次是无特殊反应;收入在10 001~20 000元的公众无特殊反应更明显,其次是恐慌。尽管收入在20 000元及以上的公众与无特殊反应、恐慌情绪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较弱。 3.2.4 停电6 d及以上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18岁以下、40~60岁的公众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自己想办法;18~25岁的公众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25~40岁的公众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 图7 公众的年龄与集群意愿的对应分析图 图8 学历与公众的集群意愿的对应分析 图9 学历与公众的角色倾向的对应分析图 图10 职业与公众的集群意愿的对应分析图 图11 职业与公众的角色倾向的对应分析图 图12 公众的收入与角色倾向的对应分析图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初中及以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多显示出无特殊反应;本科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恐慌;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更多显示出愤怒;大专学历的公众更容易发泄。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初中学历的公众更多是无特殊行动;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公务员无特殊反应更明显;工人、农民更容易发泄情绪;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愤怒;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成员、企业职员倾向于恐慌。 表2 心理反应较大与行为较为激烈的群体停电时间心理反应较大行为较为激烈停电1d(1)年龄较低(25岁及以下)以及年龄较高(60岁及以上)的公众;(2)学历较高(本科及以上)及学历较低(小学及以下)的公众;(3)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事业单位,军人,农民,其他职业的公众;(4)中等收入以下、高收入的公众。(1)18~25岁的公众;(2)工人、农民。停电2~3d(1)小学及以下、本科、大专、中专/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几乎所有学历层次的公众心理反应较大);(2)事业单位,农民,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职业的公众。(1)农民、工人、事业单位的;(2)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公众。停电4~5d(1)商业、服务业成员,其他职业,公务员,事业单位,农民,企业职员;(在此阶段,不同收入、不同职业的公众的心理反应较大)(2)收入在元以下的公众。(1)商业与服务业成员、工人、其他职业。停电6d及以上(1)本科、中专/高中、大专学历(较高学历)的公众;(2)工人、农民、其他职业、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成员、企业职员的公众;(3)收入在2001~4000元、4001~6000元、~元的公众(1)18~25岁、25~40岁的公众;(2)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较高学历);(3)收入在4000元及以下、6001~元的公众。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收入在2 000元以下、6 001~10 000元的公众更倾向于无反映;收入在4 001~6 000元的公众更倾向于愤怒;收入在2 001~4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发泄情绪;收入在10 001~20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恐慌。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公众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其次是收入2 001~4 000元、6 001~20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收入在4 001~6 000元、20 000元及以上的公众倾向于无特殊行动。 3.2.5 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 (1)年龄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7可知,25~40岁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40~60岁、60岁以上的公众无集群意愿较为明显;18~25岁的公众态度不明确较为明显。 (2)学历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8、图9可知,本科学历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大专、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无集群意愿较为明显;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态度不明确较为明显;初中以下学历的公众没有明显倾向。在有集群意愿的公众中,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初中学历更倾向于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大专学历的公众倾向于集群活动的积极分子,中专/高中、本科、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公众倾向于普通参与者。当排除同一区间内距离角色倾向较远的学历的点,我们可以发现:越高学历的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越高。 (3)职业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10、图11可知,企业职员、事业单位、工人有明显的集群意愿;公务员、农民没有集群意愿较为明显;军人的态度不明确相对明显(关系不强);商业与服务业成员、其他职业的公众没有明显倾向。事业单位人员、其他职业人员更有可能成为集群活动的领导者;企业职员与军人更有可能作为集群活动积极分子,工人与商业、服务业成员倾向于普通参与者。 (4)收入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12可知,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公众更倾向于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收入在2 001~6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集群活动的积极分子;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公众倾向于普通参与者。 4 结论 总体来说,不同阶段(停电时间),不同群体的心理反应与行为选择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不同阶段中,心理反应较大、行为较为激烈的群体,才能够防患于未然,有效地抑制群体事件的发生。结合以上的分析,归纳出了心理反应较大与行为较为激烈的群体,具体如下表2所示。 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从公众的集群意愿来看,中青年(25~40岁)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本科学历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大专、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无集群意愿较为明显;企业职员、事业单位、工人有明显的集群意愿。 从具有集群意愿的公众的角色倾向来看,学历越高的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更愿意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企业职工、军人倾向于集群活动的积极分子;工人、商业与服务业成员、事业单位的公众倾向于普通参与者。在有集群意愿的群体中,收入越高的公众,越积极参与集群活动,甚至会成为其领导者。 近年来,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频发自然灾害,导致大面积停电时有发生,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处理结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众对政府的评价,有可能会造成集群等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因此对大面积停电后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但是目前学界对于电力灾害下公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较少,对于此背景下的个体特征对公众的心理特征与行为选择的影响的研究更是几近空白。但由于不同背景下个体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存在相似性,因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突发公共事件对公众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1]。恐惧是突发事件最易诱发的一种情绪,是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景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2];当灾害突然爆发时,惊恐心理往往是人们在面临灾害突然爆发时最主要的心理特征[3];当某种灾害突临而至且个体对于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处于一片茫然时,就势必加剧心理紧张,产生惊慌或不知所措等消极心理反应[4]。在灾害发生时,人们既会表现出极度冲动、忙乱等非社会行为,同时又会表现出遵守规范、法律等和利他主义行为[5];有的民众会出现慌乱、恐惧等心理反映[6];个体具有惊慌不安、恐惧、判断失误等特点,从而会导致个体的非理性行为[7]。在灾难事件之后的一个月内,个体会保持高度的警觉,会形成强烈的恐惧和表现出持续的焦虑[8]。事实上,即便是面对同一灾害中,但由于在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个体也呈现出多种反应类型[9]。 对于灾后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认为其受到个人因素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灾害类型变化和个体反应者特性的不同,个体的行为反应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0]。不同个性特点与是否具有灾害经历是影响灾时个人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11];性别、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公民在灾害后的反应和群体活动中的差异[12]。谢晓非等[13]认为,对SASR相关知识的了解、风险特征、意愿程度、从众行为以及家庭依赖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认知从而干扰其心理与行为。刘金平等[14]认为公众对风险的认知除了心理因素之外,其他一些政治和文化因素在风险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比如信赖、价值观等等。钱洁凡等[15]研究得出,个人因素(如年龄、学历、收入、职业等)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从而个体认知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苏筠等[16]认为影响公众的临震心理等震灾风险认知的因素,包括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家庭结构等。汤超颖[17]认为在地震灾难过程中,一些心理偏差,如框架效应、归因偏误等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灾区民众的心理过程。信息接收、灾害知识和社会支持也会对山区民众台风避灾行为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8]。徐选华等[19]对322名洪涝灾区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年龄段在44~56岁、收入水平在1 001~3 000元的农民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程怡萌等[20]认为不同类型的农户具有不同的应灾行为,其应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程度、收入的比重等。由此可见,个体因素对于突发事件中的公众的心理反应与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SPSS对应分析的功能,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停电阶段的心理反应与行为选择,以及不同群体的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的差异,有利于找出不同群体的反应规律,从而建立高效的差异化应急管理体系。 1SPSS对应分析介绍 1973年法国统计学家本泽柯瑞解决了对应分析问题,它主要研究研究两个或多个品质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应分析依靠主成分分析中的降维手段,可以更直观、明了地观察和分析定性变量多种状态间的相互关系[21]。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编制两品质型变量的交叉列联表,将交叉列联表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看成两变量在相应类别上的对应点;然后对应分析将变量及变量间的联系同时反应在一张二维或三维的散点图,即对应分布图上,并使联系密切的类别点较集中,联系疏远的类别点较分散;最后通过观察分析对应分布图就能直观地把握变量类别之间的联系[22]。对应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同时描述各个变量分类间的关系时,在一个低维度空间中对对应表里的两个名义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23]。 对应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有点优势:①以图形的方式更为直观展示变量间关系,便于观察与分析;②强化了变量各分类间的内在联系;③能够解决交叉分析出现的数据“稀疏”现象。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的实地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和深度访谈,点面结合。问卷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主要包括:被访问者的年龄、收入、职业、学历、四个时间段的心理感受与行为或行为选择、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等,其中划分为停电1d以内、停电2~3d、停电4~5d,6d及以上四个时间段,心理感受的变化分为无特殊反映、恐慌、愤怒、发泄四类,行为的变化则分为无特殊行动、自己想办法、投诉或寻求帮助、集体请求政府(集群)四类。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两种方式:①到居民小区入户调查或集体访谈;②对政府部门人员和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研。在本次调查的抽样过程中,调查人群的选择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努力确保人员的代表性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通过对近年来因强台风“尤特”、“天兔”、“威马逊”、“彩虹”等自然灾害而发生过大面积停电的七个地市进行调研,包括湛江、汕头、汕尾、韶关、清远、海口、北海等,共回收有效问卷889份。根据性别来看,男性占比59.3%,女性占40.7%;根据年龄来看,18岁以下占7.3%,18~25岁占18.6%,25~40岁占35.4%,41~60岁占比32.6%,60岁以上占6.0%;根据学历来看,小学及以下的占5.7%,初中的占14.9%,中专/高中的占17.9%,大专的占24.6%;本科的占32.1%,研究生及以上的占4.9%。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个体特征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分析结果 表1中,第3列是第一个惯量,是由异常值的平方所得;第4列是指第一个惯量的方差贡献率;第5列是第二个惯量;第6列是第一个惯量的方差贡献率;第7列是2个惯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即能够多大程度解释各类别差异,当其值大于80%时,表示提取2个因子是可行的,信息丢失量较少;第8列是概率p值,用来检验行变量与列变量是否有相关关系,当只有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a(0.05)时,认为行变量与列变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否则没有。 由此可知,每一个对应分析的2个惯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都大于80%,所以提取2个因子是可行的,信息丢失量较少。根据表1中可知,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有1、5、8、9、10、12、16、17、18、19、20、21、22、23、25、27、28、30、32、33、35、36、37、38、40。行变量与列变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的才能进行对应分析。 序号行变量与列变量惯量值1解释1/%惯量值2解释2/%累计解释量/%概率p值1年龄与1d停电心理反应0a2年龄与2~3d停电心理反应0a3年龄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4年龄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5年龄与1d停电行为选择a6年龄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7年龄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8年龄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9学历与1d停电心理反应a10学历与2~3d停电心理反应a11学历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12学历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13学历与1d停电行为选择a14学历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15学历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16学历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17职业与1d停电心理反应a18职业与2~3d停电心理反应a19职业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20职业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21职业与1d停电行为选择a22职业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23职业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24职业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25收入与1d停电心理反应a26收入与2~3d停电心理反应a27收入与4~5d停电心理反应a28收入与6d及以上停电心理反应a29收入与1d停电行为选择0a30收入与2~3d停电行为选择a31收入与4~5d停电行为选择a32收入与6d及以上停电行为选择a33年龄与集群意愿a34年龄与角色倾向a35学历与集群意愿a36学历与角色倾向a37职业与集群意愿a38职业与角色倾向a39收入与集群意愿a40收入与角色倾向a 图1 年龄与公众的行为选择的对应分析图 图2 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图3 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图4 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图5 职业与公众的行为选择的对应分析图 图6 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的对应分析图 3.2 个体特征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具体对应关系 3.2.1 停电1d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1、图2的二维对应分析图可知,在心理反应方面,25~60岁的公众倾向于无反应;18岁以下的公众更容易恐慌;18~25岁的公众更容易愤怒;60岁以上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在行为选择方面,18岁以下、40~60岁的公众无特殊行动较为明显;18~25岁的公众更倾向于选择投诉或寻求帮助、集体请求政府;60岁以上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3可知,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其次是恐慌;大专学历的公众倾向无特殊反应;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愤怒。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4、图5可知,在心理反应方面,工人与公务员无特殊反应较为明显;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更容易恐慌;事业单位、军人更容易愤怒;农民、其他职业的公众容易发泄情绪。在行为选择方面,工人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其次是集体请求政府;农民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6可知,收入在2 001~4 000元的公众无特殊反应、发泄情绪比较明显;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4 001~6 000元的公众容易恐慌;收入在20 000元及以上的公众容易愤怒。 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下面对停电2~3d、停电4~5d、停电6d及以上的个体特征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应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省略了大部分的对应分析图。 3.2.2 停电2~3d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表1中可知,在此阶段,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对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小学及以下学历、本科的公众的无特殊反应较为明显、其次是发泄;大专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恐慌;中专/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愤怒。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工人、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的公众无特殊反应较为明显;事业单位的人员更容易恐慌;农民更容易愤怒;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职业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公务员,商业与服务业成员、企业职员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农民、工人更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事业单位的成员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收入在2 001~ 4 000元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其次是收入10 001~20 000元的公众也倾向于自己想办法;收入在6 001~1 0000元的公众倾向于无特殊行动;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公众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其次是投诉或寻求帮助。 3.2.3 停电4~5d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表1中可知,在此阶段,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对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根据表1中可知,在此阶段,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对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工人无特殊反应更明显;商业、服务业成员、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公务员更容易愤怒;事业单位、农民、企业职员更容易恐慌。农民、公务员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商业与服务业成员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其次是投诉或寻求帮助;工人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其次是自己想办法;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收入在2 001~4 000元的公众更容易愤怒;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6 001~10 000元的公众更容易发泄情绪;收入在4 001~6 000的公众更容易恐慌,其次是无特殊反应;收入在10 001~20 000元的公众无特殊反应更明显,其次是恐慌。尽管收入在20 000元及以上的公众与无特殊反应、恐慌情绪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较弱。 3.2.4 停电6d及以上期间 (1)年龄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18岁以下、40~60岁的公众更倾向于无特殊行动、自己想办法;18~25岁的公众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25~40岁的公众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 图7 公众的年龄与集群意愿的对应分析图 图8 学历与公众的集群意愿的对应分析 图9 学历与公众的角色倾向的对应分析图 图10 职业与公众的集群意愿的对应分析图 图11 职业与公众的角色倾向的对应分析图 图12 公众的收入与角色倾向的对应分析图 (2)学历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初中及以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多显示出无特殊反应;本科学历的公众更容易恐慌;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更多显示出愤怒;大专学历的公众更容易发泄。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更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初中学历的公众更多是无特殊行动;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公众更倾向于自己想办法。 (3)职业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公务员无特殊反应更明显;工人、农民更容易发泄情绪;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愤怒;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成员、企业职员倾向于恐慌。 表2 心理反应较大与行为较为激烈的群体停电时间心理反应较大行为较为激烈停电1d(1)年龄较低(25岁及以下)以及年龄较高(60岁及以上)的公众;(2)学历较高(本科及以上)及学历较低(小学及以下)的公众;(3)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事业单位,军人,农民,其他职业的公众;(4)中等收入以下、高收入的公众。(1)18~25岁的公众;(2)工人、农民。停电2~3d(1)小学及以下、本科、大专、中专/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几乎所有学历层次的公众心理反应较大);(2)事业单位,农民,企业职员,商业、服务业成员职业的公众。(1)农民、工人、事业单位的;(2)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公众。停电4~5d(1)商业、服务业成员,其他职业,公务员,事业单位,农民,企业职员;(在此阶段,不同收入、不同职业的公众的心理反应较大)(2)收入在元以下的公众。(1)商业与服务业成员、工人、其他职业。停电6d及以上(1)本科、中专/高中、大专学历(较高学历)的公众;(2)工人、农民、其他职业、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成员、企业职员的公众;(3)收入在2001~4000元、4001~6000元、~元的公众(1)18~25岁、25~40岁的公众;(2)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较高学历);(3)收入在4000元及以下、6001~元的公众。 (4)收入与公众的心理反应、行为选择的对应关系 收入在2 000元以下、6 001~10 000元的公众更倾向于无反映;收入在4 001~6 000元的公众更倾向于愤怒;收入在2 001~4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发泄情绪;收入在10 001~20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恐慌。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公众更倾向于投诉或寻求帮助,其次是收入2 001~4 000元、6 001~20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集体请求政府;收入在4 001~6 000元、20 000元及以上的公众倾向于无特殊行动。 3.2.5 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 (1)年龄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7可知,25~40岁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40~60岁、60岁以上的公众无集群意愿较为明显;18~25岁的公众态度不明确较为明显。 (2)学历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8、图9可知,本科学历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大专、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无集群意愿较为明显;中专/高中学历的公众态度不明确较为明显;初中以下学历的公众没有明显倾向。在有集群意愿的公众中,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初中学历更倾向于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大专学历的公众倾向于集群活动的积极分子,中专/高中、本科、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公众倾向于普通参与者。当排除同一区间内距离角色倾向较远的学历的点,我们可以发现:越高学历的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越高。 (3)职业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10、图11可知,企业职员、事业单位、工人有明显的集群意愿;公务员、农民没有集群意愿较为明显;军人的态度不明确相对明显(关系不强);商业与服务业成员、其他职业的公众没有明显倾向。事业单位人员、其他职业人员更有可能成为集群活动的领导者;企业职员与军人更有可能作为集群活动积极分子,工人与商业、服务业成员倾向于普通参与者。 (4)收入与集群意愿、角色倾向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12可知,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公众更倾向于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收入在2 001~6 000元的公众倾向于集群活动的积极分子;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公众倾向于普通参与者。 4 结论 总体来说,不同阶段(停电时间),不同群体的心理反应与行为选择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不同阶段中,心理反应较大、行为较为激烈的群体,才能够防患于未然,有效地抑制群体事件的发生。结合以上的分析,归纳出了心理反应较大与行为较为激烈的群体,具体如下表2所示。 集群意愿与角色倾向。从公众的集群意愿来看,中青年(25~40岁)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本科学历的公众的集群意愿较为明显;大专、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无集群意愿较为明显;企业职员、事业单位、工人有明显的集群意愿。 从具有集群意愿的公众的角色倾向来看,学历越高的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更愿意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其他职业的公众更倾向于做集群活动的领导者;企业职工、军人倾向于集群活动的积极分子;工人、商业与服务业成员、事业单位的公众倾向于普通参与者。在有集群意愿的群体中,收入越高的公众,越积极参与集群活动,甚至会成为其领导者。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1/0320/944.html

上一篇:转山习俗考
下一篇:自然灾害的价值性哲学思考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